心惊肉跳和心跳并存,失控的爱意跨越时空
心「惊」「肉」跳文学社Doki Doki Literature Club!简称DDLC,是由美国游戏工作室Team Salvato开发的一款视觉小说,很多人都说文学社很日系,但我觉得它本质上还真很美式——「毕竟读诗会的感想和作者骨子里摆脱不了的语言习惯时时刻刻提醒我这不是传统的日式gal」
在框架上心跳文学社采用的是常见的社团设计,1主角N女的社团galgame我们并不少见,且一周目直到结尾前人设构成都很传统:
莫妮卡:社长,完美型大小姐,贴心,姐姐系
「内在:“绿茶”,占有欲偏执狂,女主待遇」
纱世里:青梅竹马,元气开朗,平衡角色
「内在:焦虑患者」
夏树:娇小可爱,傲娇系女角色
「内在:战神,孤独症」
忧里:文学少女,敏感,害羞神秘,喜欢暗黑作品反差萌
「内在:地雷女,且有自虐倾向」
在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群英荟萃的文学部里注定会发生不一般的恋爱故事,我认为DDLC是一个剧透的好处>不剧透的游戏,很多人当初应该和我一样,都是听说了恐怖标签和meta玩法反手购买的,在已知莫妮卡行动轨迹的基础上,一周目的玩家才会抱着一种期待感,否则其实本质上DDLC的日常是稍显无趣的,很容易在没有到达一周目结尾时弃坑。
且中间的读诗会本质上是一个阶梯作用,我在已知游戏「莫妮卡的诗」特典的基础上会认真停下查看每一个人的社团诗,在这个层面上我认为这个游戏把剧透发挥到了极致,不管接触时是处于被剧情剧透还是被steam标签剧情的玩家,都可以顺利度过一周目。
回到刚才的话题,剧情流程设计上来看,分为日常——读诗会——学园祭三个阶段,其中读诗会和日常会交替进行几轮,在我们和心仪女角色展开恋爱路线后抵达关键的二周目,此时“痛”和惊悚就展现出来,
游戏没有过度的jump scare「但某个妹妹头扭下来还是让我差点砸了笔记本」,更多的是心理恐惧,你以前对「恐怖」的理解可能是「觉得剧情到这里该恐怖了」,但DDLC会让你产生一种彻头彻尾地内心发冷——因为所有的事件都是围绕「你」展开的,但这个「你」还偏偏真的是坐在屏后控制主角的「我」自己。
meta+恐怖,二次元的恐惧终于渗透进了三次元。
肉眼可见的屏幕闪烁,按键变动,世界线变化,完全能感受到的BGM变调,而这些都是游戏中的「你」感受不到的,恐惧的只有屏幕外的「我」。
在经历过数次惊吓和怀着「莫妮卡又要刀谁」的期待过后,层层铺垫却让我们看到了这个故事的另一面,如果大家玩到IF线可以看到,一个没有莫妮卡的世界:
纱世里是部长是平衡者,夏树和忧里不再吵架,加上你的社团四人其乐融融,每个人都在这里有容身之所。
没有莫妮卡的世界真的很美好。
所以,莫妮卡的容身之处在哪呢?
一个唯一一个意识到自己被系统限制住,困囿于数据的莫妮卡的这个NPC,无法享受校园生活和幸福的这个,看起来很边缘化的这个莫妮卡,她在哪里。
所以她看向了「我」。
「我一直在练习钢琴」「记得存档」「选择莫妮卡」「周末跟我一起」「你能听到我说话吗,求求你告诉我,你能听到!」
「选择莫妮卡」
「莫妮卡」
「莫妮卡」
「莫妮卡」
就算「我」不出现,文学部也不会真的风平浪静,因为莫妮卡每天度过着相同且无聊的一生。
「其实「你」应该叫——」
这句话一出,吓得我把鼠标飞了出去。
我明明知道meta也是程序的设计,但却在这一刻原谅了她所做的一切,先前的所有恐惧,恐怖,在此时,听到钢琴曲的时候,化作了——
——「好」
这个游戏的初衷可能是告诉和我们一样的gal玩家,我们今后要谨慎选择路线和游玩galgame,因为二次元也有“生命”,但在我这起到了反效果,我之后会更为放飞的打出每一个结局,为了让NPC体会更多不同的人生。
数据分崩离析之际,教室里唯一一个一个女孩,或许也在看着你关屏和转身的背影,她会满怀期待地,相信你的那句,
——「我选莫妮卡」